職能治療,是藉由『有目的性的活動』來治療或協助生理、心理、發展障礙或社會功能上有障礙的人,使他們能獲得最大的生活獨立性。
不知道什麼時候,我們才能不用「復健師」一詞來解釋到底職能治療是什麼。其實職能治療在台灣的發展已經步上軌道。當我們說復健治療,已不再是只有做做運動、電療、熱敷這些。(更何況,電療熱敷也不在職能治療的範疇內)
那到底職能治療都在幹麻?看了定義還是無法了解,是職業復健?還是物理治療?
首先,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「職能」?其實生活中到處都在做職能活動,刷牙、洗臉、購物、工作、閱讀、看電視等等,它包含了生活自理(ADL)、工作和休閒三大部分。(是不是幾乎等於一個人每天在做的事!)當一個人無法發揮自身能力,導致生活失衡,可能無法正常工作、可能人際困難、可能生活自理困難等等,像是中風、受傷、或是其他長期短期的疾病所造成的健康問題,都可能造成以上的狀況。
此時,正是職能治療介入的好時機!
有目的性的活動→指的是,一個具有治療目的的活動。最好能夠貼近病人所需。
舉例1:站著從地面撿沙包再丟向對面籃框。這樣的活動其實訓練到病人的平衡(彎腰撿沙包;丟)、手部握力(拿沙包)、手眼協調(瞄準投向籃框)等等。當然,若是沙包顏色不同,也可指定撿起沙包的顏色來訓練認知層面功能。正是每個活動可訓練到的項目之多、活動花樣百出,因此需要治療師來分析活動,並考量什麼才是個案需要的,藉此調整活動形式(站著or坐著)或修改治療媒介物(沙包重量or顏色)。另外,透過類似這樣的活動以及治療師一旁的協助、調整,讓個案在治療過程中,從完全投不進,一直到漸漸投進一兩顆,讓他們對自身表現得以有好的經驗感覺(正向回饋),甚至獲得成就感,以增加復健的趣味性及動機。
舉例2:用色紙做撕貼畫。這個活動會訓練到手部精細動作(撕)、專注力(貼在特定位置)、持續力(比一般繪圖需花更多的時間)、認知功能(辨色、空間概念),甚至情緒抒發(撕紙獲得的抒發)。是不是很有意思!
有人說,那就出一本「什麼活動可以訓練什麼能力」的書,我們自己讓病人在家做做活動不也一樣嗎?但前面說過,一種活動有許多呈現方式,一個有經驗的治療師也不會只用那些活動、那些方式來介入。治療活動中,治療師需要隨時觀察病人的反應、隨時評估及調整活動形式,更要知道病人需要的治療是什麼、病人什麼階段可以做什麼治療等等。這些都不是只有做做活動這麼簡單的!
而職能治療的領域包含:生理、小兒、心理。(物理治療是沒有心理領域的)『有目的性的活動』適用於所有領域,甚至適用於一般健康民眾,透過這些活動達到預防、治療及復健的目的。
我本身選擇的是心理領域職能治療~目前身在精神科,如果有疑問或有任何見解~歡迎一起來討論!!
留言列表